共享单车“股价跌停”,是要触底反弹?
2018-07-30 15:06:09
  • 0
  • 0
  • 1

来源:DoNews

摩拜卖身美团之后,终在这个炎热的7月给用户来了一次透心凉,摩拜官方正式对外宣布全国用户免押金骑行。农村包围城市的哈罗,最近有消息传出,其即将完成10亿美金的新一轮融资,资方为老股东跟投,同时还会引入重量级投资者,虽未获得官方肯定,但足以让这让融资“熔断”的共享单车行业迎来新的市场波澜。

那个遍布一二线城市各个角落的小黄车虽然没有重大的利好消息,显得落寞了许多,但这丝毫无法掩盖行业第一的影响力,并且主动进军区块链、布局车身广告、涉猎互联网金融,这足可见小黄车正在努力完善自身的造血能力,谋求在下一轮的竞争中C位出道。

这一切的消息似乎都在映射着平静了半年的共享单车行业似乎即将迎来一场新的市场洗牌,只是笔者疑问的是,曾经的“资本明星”项目,为何会落得乞讨为生的下场呢?

自从2015年第一辆共享单车在北京大学校园被推出时,它就如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婴儿一样,一诞生就获得的了市场、资本方、风投机构、模仿创业者高度一致的认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共享单车这个新物种就开启了疯狂的增长模式,它的高速增长救活了产业链上游奄奄一息的自行车生产厂商,游走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单车运营管理员,解决了数万人的就业问题。自行车维修师傅这个诞生于18世纪末期的古老职业也有了“互联网+”的头衔,成为了人人羡慕的职业。

对于消费者而言,共享单车的诞生就如一剂止疼药,解决了地球上所有城市面临的“最后一公里”这个共性问题。似乎解决了一个政府最为头疼的城市治理难题。较低的单次使用成本,让消费者直呼过瘾。

从商业模式的原型,到消费者的痛点需求,共享单车行业完全就是一个市场空白,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中,有接近30个的共享单车品牌创立,用户规模超过两亿、投入的资本总额超过300亿人民币。典型的的互联网新经济的资本“风暴”。

可是在2017年6月13日,第一家共享单车企业悟空单车宣布破产拉开了行业下行的帷幕。紧接着3Vbike、町町、小蓝、酷奇、小鸣等一大批共享单车品牌因为资金链断裂纷纷宣布倒闭或停止运营。

虽然说破产倒闭的是处在市场尾部、局部化市场的一些割据性的小品牌,头部玩家并没有倒闭,但伴随其左右的财务危机从未从未离去,这些像P2P一样的连续暴雷,已经足够让投资者和创业者冷静了。

所有的参与者都开始思考为何完全符合互联网有用户、有流量、高频的商业模式,最后却不能自身造血运转呢?

马化腾曾经表示过这样的一句话:“在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套牢了那些小股东”这是不是说明共享单车并不是一个完整闭环的商业模式呢?

共享单车有互联网的“形”,却无互联网的“魂”。

和外卖、团购、网约车这些早期的互联网明星创业一样,共享单车也是靠烧钱补发展市场的。它们都通过疯狂的补贴来吸引流量、用户。但为何前者能烧出未来,而共享单车我们至今都看不到未来。

其实共享单车和前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以网约车为例,虽说它初期有过大量的烧钱,但这些钱都用在了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和市场份额的抢占之中,并未铺设大量的硬性资产,但共享单车在初期不仅要疯狂补贴用户,还要花费巨资投放成千上万辆的单车,除此之外全国运营城市还需要大量的维护人员,这样让其在早期将大量的资本和经历放在了单车的市场投放上。这直接例证网约车是互联网推行的轻资产运行,而共享单车完全是重资本运行。

在发展的后期,网约车有了市场规模优势后,他完全走得通双边经济模式,也即双向收费的模式,一方面向司机抽佣,另一方向乘客收费,且还可以融入广告等等许多的变现模式,也即雷军金句:“羊毛出在猪身上”。但共享单车却无法做到,就如现在一样,虽然有市场规模,但依然只能向用户单边收费,并且由于行程短的限制,价格的天花板很低,即时采取市场承受的最高收费便准,也可能依然无法打平运营成本,盈利实现。

也许有人会说共享单车有巨大的押金沉淀池,完全可以走金融模式来盈利。现在看来这是最危险的一条赚钱之道,处在市场一梯队的摩拜和OFO就从未脱离过挪用用户押金的传闻中,并且一旦如果出现用户集体退押金的情况,对运营企业而言,面临的直接是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的下场。

而对于互联网市场上流行的其它盈利模式,对共享单车都不适用,它的经济承载体太散、太小、经济链条太短,完全无法向网约车、外卖一样扩大自己的产业边际线。

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何作为巨头之一的摩拜最终卖身美团的原因吧。现在市场上剩余的两个主流玩家OFO和哈罗虽然在艰难的独立生存,想尽各种办法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但随着政府监管政策逐渐趋严、完善。留给他们是错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无法自身造血,不管市场如何洗牌,结局将是比现在还要惨烈的“一地鸡毛”。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